Wednesday, November 07, 2007

壽桃 & 壽包 by 林忌

差不多之硬膠傳統
有朋友突然問了林忌一個問題,問何處可以買到壽包;林忌記得最近看過一篇文,於是就衝口而出:「拜山用的?」朋友連忙說:「是生日用的!」

夠竟生日應該食壽桃,還是食壽包,本身林忌都不甚了了,因為林忌家風完全西化,對中式食物的認知,亦止於五穀與六畜;因此,林忌決定再查一下,夠竟壽桃與壽包,源頭分別是甚麼。

轉載王亭之文章解說一下:


壽桃與壽包

如今粵菜業普遍犯一個極大的錯誤,將「壽桃」稱為「壽包」,不祥之至。

昔日廣州的業界,壽桃壽包二者分得很清楚。擺生日酒,上的是「壽桃」。擺喪家的「解穢酒」,因為喪事已經辦完,語貴吉祥,因此上「壽包」,此乃為參與喪事的人祈壽,甚符「解穢」之意。

當年有一軍長在北園酒家為母親擺壽酒,臨末,上壽桃,一伙計失口說為「壽包」,立即引起軒然大波,座上有人拔槍向天花板連射,說是當如燒爆仗以化解不祥。酒家主人當晚分文不收,還要翌日擺酒賠禮,兼為太夫人「添壽」。

這是民國初年的事,王亭之未及見,只是聽家中長輩述說,俾知禁忌。而凡所參加壽筵,皆留意到人人稱壽桃,乃知長輩所言之不虛。

可能因為四五十年代動亂頻仍,香港的飲食業多外行人加入,於是茶樓酒館的老規矩盡廢,將壽桃稱為壽包即是其一。發展下來,香港業者索性廢掉壽桃之名,而解穢酒大概亦不上壽包,變成「壽包」是生日酒的單尾。此改變可謂甚大,完全喪失粵式酒席的風格。

奇怪的是,當此風初起之時,應該尚有人知道規矩,為甚麼無人加以糾正呢?這大概是受「各家自掃門前雪」之所累,乃令生日酒不祥。

王亭之
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

把死人「解穢」用的壽包,當成是生日慶祝用的壽桃,香港人認真大吉大利;也難怪中文大學封香港的「法律壽頭」董建華,做今年的「法律壽星」榮譽法學博士了!這類傳統的硬膠,絕非第一次;林忌就試過在中式酒樓婚宴上,聽過「死別」的梁祝,聽過項羽「福佳」的十面埋伏,聽過遍地烽火的將軍令,差在未聽過「分手總要在雨天」而矣。

冇知識、冇常識、卻硬要充大頭鬼--到今日都唔明白,點解要「懶傳統」,食少個壽包、擺少次酒,就周身唔聚財,死都要「傳統」,於是漢人穿滿裝,生人食死人的壽包,唔知下次派利時,封一張冥通銀行的銀紙,朋友收到之時,會唔會同收到壽包一樣咁開心呢?

3 comments:

卡臣 said...

追源溯頭.
獲益良多

VC said...

carson, 追源溯頭 go 林忌
http://plastichk.blogspot.com/

南蠻人 said...

還有在春茗、聯誼、壽宴等等喜慶場合大唱粵曲卡拉OK,唱的是「分飛燕」、「香夭」.....大吉利是!